同样具备调峰、调频功能,虚拟电厂的调节效率远高于传统的供应侧调节。
将包保职责落实与常规检修计划和日常故障隐患排查处置的规范要求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核,形成由业务考核部门到区队、班组再到个人的全流程责任体系,提高各层级机电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制度化、规范化推动机电管理水平提升,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按照设备用途、用电负荷分类对在用、备用的所有设备进行编码,并将设备使用、维修等情况建卡立档,进而使每一台设备都具有了完整的身份档案和体检病例,做到日常检修精细准确、遇事有据可查。
9月初,先后对机电设备管理办法和用电管理办法中的16项制度进行了修订,重点细化加强了机电设备日常检修中隐患故障的排查处理、包机责任制度落实、核心设备易损易耗件的供应及零部件的日常储存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和考核奖惩。三季度以来,共发现各类机电设备隐患78条,并且全部整改完毕。抓好设备日常检查添底气该公司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供配电设备检查力度,防止设备带病运行。抓好制度体系建设增硬气将强化机电设备管理办法、用电管理办法的考核落实作为机电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公司通过强化考核,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同时以春防试验、提升运输、设备专项治理、小绞车司机培训、电钳工培训等专项活动为契机,加强机电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安能力。
严格落实机电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扎实推行岗位操作人员日常排查、管理人员定时检查,特别是利用矿井检修时机对井上井下供配电设备进行全面重点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与措施,严格做到人员操作无失误、设备运行无故障、安全管理无漏洞,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三季度以来,共发现各类机电设备隐患78条,并且全部整改完毕。打造集成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
山东省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打造场景牵引、数据驱动、智能高效的数字政府。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土地、价格、生态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山东以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计划。
大力提升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等数字优势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光电子、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创新突破,前瞻布局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算等未来产业。(二十四)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促进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手段,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八、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二十六)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重化工业转型、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构建沿海岸带、沿黄河、沿大运河等生态廊道和鲁中山区、鲁东低山丘陵等生态屏障,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三、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七)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十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水资源深度节约集约利用和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强探索创新。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支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矿山等领域按程序稳步重组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鼓励大型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提升鲁西、胶东、鲁南地区发展水平,促进协同互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支持山东更多行业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
支持资源型城市、区域交界城市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实施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引黄涵闸改建工程,推动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黄河口地区、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确保黄河下游长久安澜。
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强化环保、质量、技术、节能、安全标准引领,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网络视听、文化会展、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十五)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大幅压减散煤消费,因地制宜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推广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
(九)优化交通设施布局和结构。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山东省的指导,统筹协调落实本意见提出的跨领域、跨区域重点任务,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帮助解决改革转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发挥山东海洋科技资源雄厚、海洋产业基础较好的综合优势,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
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标识解析体系层次和应用深度,积极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管理等新模式。(十二)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布局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比例和海水淡化利用规模。
(十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设重要农产品和蔬果供应保障基地。
对存量项目积极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企业率先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促进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改革开放任务加快落地。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面向深海大洋资源开发,突破海工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基地。
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
(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五)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